我們的產品加工前經過嚴密的計算調整和成品的測量診斷,保證成品配件完全符合國家之標準和客戶之要求。
齒輪加工材料的經濟性要求
所謂經濟性是指小的耗費取得大的經濟效益。在滿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,選用齒輪http://www.cha866.cn材料還應注意盡量降低零件的總成本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: 從材料本身價格來考慮。碳鋼和鑄鐵的價格是比較低廉的,因此在滿足零件機械性能的前提下選用碳鋼和鑄鐵,不僅具有較好的加工工藝性能,而且可降低成本。從金屬資源和供應情況來看,應盡可能減少材料的進口量及價格昂貴材料的使用量。
從齒輪生產過程的耗費來考慮。首先,采用不同的熱處理方法相對加工費用也不一樣,如12CrNi3A鋼滲碳表面淬火的費用要比氮化處理的費用少得多,而碳氮共滲又具有生產周期短和成本低的特點。其次,通過改進熱處理工藝也可以降低成本。如某齒輪工作時在高速、中載且承受中等沖擊條件下,原選用中合金滲碳鋼18cr2Ni4WA材料,其經過910-940℃滲碳,850℃淬火,180-200℃回火后機械性能的抗拉強度≥1177Mpa、屈服強度≥834Mpa、延伸率≥10%、斷面收縮率≥45%,沖擊韌性≥980kJ/m2,硬度為58-62HRC。雖能滿足齒輪的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,但零件的價格高,F選用價格相對便宜的低碳中合金、中淬透性滲碳鋼20CrMnTi。經過910-940℃滲碳,870℃淬火,180-200℃回火后機械性能的抗拉強度≥1100Mpa、屈服強度≥850Mpa、延伸率≥10%、斷面收縮率≥45%,沖擊韌性≥680,硬度為58-62HRC。僅此一項改進,材料費用不僅大大降低,而且滿足了其使用性能和工藝性能。第三,所選鋼種應盡量少而集中,以便采購和管理。隨著齒輪形狀、尺寸和材料向著多品種、多系列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,尤其是在型號多、產量小時,在齒輪鍛造、機加工和熱處理等生產工藝方面,存在著設計量大,生產周期長、效率低、成本高、能耗大、管理難和質量不易保證等不利狀況,因此在齒輪選材時精選、優選和壓縮材料牌號和規格有利于提高選材通用化、系列化和標準化程度,提高材料的利用率,提高材料采購的計劃性,以減少庫存積壓、加快資金流動,方便儲存和保管以及降低材料的成本消耗。后,我們還可以通過改進工藝來提高經濟效益。如模鍛件生產的模鍛工藝已突破傳統工藝的要求,在提供成型毛坯時,可利用少無切削工藝,模鍛與機械精加工相結合,部分或全部取代切削加工直接生產零件,或在生產中采用成組技術與工藝,也可提高產品質量、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。